為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推進學院“德藝雙馨”黨員先鋒崗創建活動,近日,人文學院音樂系教工黨支部的四位黨員教師作示范勇爭先,連續開展了“音樂中的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課程思政系列講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唱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和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唱出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歷史必然。樸實的歌詞、滾燙的旋律,表達出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始終如旗幟,似號角,堅定著人民跟黨走的信念,鼓舞和激勵著幾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奮勇前進”。贛鄱先鋒楊巍老師第一個登臺宣講。他以時間為軸,分別介紹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和我的祖國》《春天的故事》等七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音樂特點和思想文化內涵,以紅色經典音樂講述了百年黨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江西是紅色革命發源地,許多發揚紅色文化的傳統民歌都出于此?!睂帤g老師講到。寧歡是音樂系黨支部書記,她走訪了江西紅色革命歌曲的發源地,采訪了當年蘇區工農劇社演員、紅軍文藝宣傳員和革命老前輩,搜集整理了瑞金地區革命歌曲。她向師生展示了田野調查收集到的珍貴的紅色音樂文獻,生動講述了《送郎當紅軍》背后的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講紅色文化帶入到師生的心靈深處。
黨員教師黃玲博士講唱結合、聲情并茂地講述了“歌聲中的黨史”。她以經典紅歌《三項紀律八項注意》、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等為范例,圍繞著“黨史與紅歌”“經典革命紅歌”“新時代紅色歌曲”三個章節進行了深入淺出地的講解。她講到:“《黨的女兒》運用了富有民族韻味的音樂語言,塑造了一個個共產黨員的形象。我們要充分汲取紅色歌謠蘊含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精神力量,堅定不移做‘兩個確立’忠誠擁護者、‘兩個維護’示范引領者?!?/span>
黨支部宣傳委員屈婧是舞蹈專業教師,她從理論的角度講述了紅色舞蹈和課程思政的關系、紅色舞蹈的育人價值和實踐路徑。她通過《十送紅軍》《最后的名單》《永不消逝的電波》《紅旗頌》等一個個經典舞蹈作品的深入分析,通過學生舞蹈作品《黃河大合唱》的形象展示,讓在座師生深切感受到紅色舞蹈語言的獨特藝術魅力和精神文化價值。
此次系列講座是人文學院音樂系教工黨支部推進“雙融雙育”的一項創新舉措,是學院音樂學專業持續打造“紅土地·藝芬芳”課程思政品牌的一項創新舉措,旨在深入挖掘紅色音樂文化資源,積極發揮課程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傳承紅色基因。
供稿: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審核:楊峰